指尖上的平台汇聚职工“金点子”
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孔国政 李建军
“自实训基地投运以来,承办了多项技术比武,有200余人次的一线职工在此参加培训。”近日,站在设施齐全的综合实训基地前,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检修部职工李宏图一脸自豪。
2024年,李宏图巡检时注意到一废旧车间闲置了许久,于是他通过公司工会网上管理平台提出一项建议——利用该车间打造一个实训基地。公司工会收到这一建议后,经过研究并予以采纳,综合实训基地很快就建起来了。
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尹宗祥介绍,为进一步贴近职工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产,公司设计开发了网上工会管理平台,设有“合理化建议征集”“职工代表提案”“管理创新成果申报”“技术创新成果申报”四大模块,实现收集整理职工代表提案、合理化建议、创新成果申报的全流程管理网上办理。
搭好平台是第一步,职工积极参与才是关键。公司工会坚持“改善即时创新、人人可以创新、时时可以创新”的理念,号召职工围绕转型发展、提质增效、安全生产、职工创新等重点任务和日常工作中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积极建言献策。网上管理平台对职工申报的基本信息、详细内容或建议、成果或预计成效、经费、确认信息等进行全流程展示。公司工会建立了激励机制,每个模块设立专业评审组,根据活动节点进行总结评比,每月对评比情况下发通报,年底进行汇总评比表彰,评出“十佳创新工匠”“十佳创新成果”“十佳合理化建议”等。对突出贡献者在公司职代会上进行表彰,优秀成果推荐报送上级单位。
自网上管理平台运营以来,公司工会累计收到职工提案91件,正式立案13件,提案处置率100%。征集创新成果750条,合理化建议451条,累计获得科技专利受理29项、授权11项,研发投入完成率110.81%。其中,“强化培训,加强人才梯队建设,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水平”“与产业方联合争取聊城市风电资源开发权”等13件提案通过平台申报提交后,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立案,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100万元。
一份职工提案引发一场“创效改革”
本报记者 赖志凯 本报通讯员 王鹏浩
一份提案,直接催生企业工会开展一场“跑冒滴漏”专项治理行动。这是近期发生在中铁六局路桥公司的一件新鲜事。
这份提案是2024年3月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职工代表夏元提交的《关于加强施工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提案》。
收到提案后,公司工会迅速组建专项工作组,联合商务、工程、物资等6个部门深入15个项目现场调研。通过现场“查—问—看”梳理出易发的材料损耗、机械闲置等7大类45项具体问题。各部门结合日常检查、审计巡查发现的问题,制定了《项目管控“跑冒滴漏”问题清单》,提出整改建议53条,并经职工代表联席会议审议通过《“跑冒滴漏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》,形成“职工提案—工会督办—部门落实—代表评议”闭环机制。同时,全公司范围开展深挖细查“跑冒滴漏”问题,制定了覆盖面更广、针对性更强的“一项一策”。各单位明确职责分工,细化考核指标,压实“一项一策”工作责任,把治理工作贯穿到项目管理全过程。
“只有把项目部当作自己的家精心管理,才能堵住效益流失点。”大同项目部女职工代表李雅婷在分享治理成果时说道。她所在的项目部鼓励职工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,车辆使用费用下降了23%;食堂实行报餐制度,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,每月食材成本降低了15%。
据介绍,该公司各单位紧盯项目管理中的效益流失点出实招。例如,利咸项目部在隧道初支及二衬施工中,采用“三喷两刮一扫面”“压密式传感器、带模注浆”先进工艺,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,降低混凝土超耗28%;安盘高速项目在桩基施工中采用旋挖钻+冲击钻配合钻孔方式,将混凝土超耗从13%控制到6%;机械设备项目部对混凝土拌合站电气控制程序进行改造,实现上料平皮带的自动启停,全年节约用电4340.8千瓦时。
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